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校心理素质拓展与咨询中心深刻认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师生心理支持与网络辅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迅速出击,主动作为,通过开展各类针对性强、时效性高的主题活动加强对师生心理压力疏导和心理调适,扎实做好师生心理咨询与服务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应对疫情影响的不良情绪,共同提高心理免疫力。
一、开展心理网络咨询与辅导工作。疫情初期,心理素质拓展与咨询中心认真研判师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主动出击。自1月29日起,面向全校师生开通了心理服务热线。中心6位专职教师每天在线通过电话、邮件、qq、微信等方式对师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为抗击疫情提供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在做好我校师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同时,中心教师还积极参加陕西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研究会组织的省内师生心理援助志愿者活动,面向社会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担负起心理工作者的社会责任,让心理关爱传递的更广更远。
二、开展“情绪窗口”文化作品征集、评选活动。自2月18日起,心理素质拓展与咨询中心面向全校师生开展“情绪窗口”文化作品征集、评选活动。号召广大在家战“疫”的师生将疫情期间发生的故事和情绪变化以唱出来、写出来、拍出来的方式进行表达和记录,制作成作品。此举为我校师生合理宣泄情绪,保持身心健康打开了一扇“窗户”。截止目前,已经收到近300份作品。
三、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了解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开展心理支持与网络辅导的重要基础。自3月9日起,心理素质拓展与咨询中心面向我校26000余名学生开展疫情期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工作。此举帮助心理素质拓展与咨询中心全面了解疫情中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该阶段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为在线开展各类心理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举办心理健康知识网络报告会。为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3月10日晚,《战“疫”云报告》首场直播特邀我校心理素质拓展与咨询中心专职教师、心理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红副教授讲授《疫情下我们的“双核”应对》。报告中,陈教授教给大家通过增强个人的硬核技术,在居家有限的生活空间下,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领域,包括医学知识、科学知识、心理素质等,同时提升自身心理调适技术,使自己能够在遇到突发事件、重大事件时快速恢复到可承受水平。通过拓展软核技术,即懂得倾听、学会觉察、灌注希望以及相互关爱,以此增进与他人、社会的人际交往和适应能力,从而在疫情中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人。此次报告及时帮助师生疏导受疫情影响的不良情绪、提升应对疫情压力的能力,增强了“心理免疫力”。报告会共有14000余名师生参与,在为我校师生进行网络辅导的同时,增进了特殊时期师生的交流,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法活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为了保障疫情期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咨询服务质量,3月21日下午,心理素质拓展与咨询中心组织20余名心理健康课程教师进行了线上教学法活动。由于线上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多元性、互动性都在一定程度上与线下课程有所不同,如何更好的利用线上资源,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并克服其弊端,成为疫情期间教学法活动的主要研究内容。本次教学法活动中,任课教师集中分享了在网络课程中软件的应用、线上如何与学生进行互动、课堂提问及课后反馈等经验和技巧,达到了互相促进,共同提升的效果。
六、开展艺心结合“为爱发声”活动。除了做好日常工作之外,心理素质拓展与咨询中心还注重将心理工作与艺术教育相结合,通过艺术的载体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线上心理健康活动。2月19日,为了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和师生思想、心理指导,心理素质拓展与咨询中心特别制作“爱的选择”漫画,表达民众在战“疫”过程中的感受,号召广大师生从平凡的一点一滴做起,携手并肩共同打赢这场攻坚战;3月16日,心理素质拓展与咨询中心推出“为你读诗”栏目,以诗为载体,让听众在聆听时与诗歌发生共鸣,释放受压抑的情绪,同时传递关怀和爱的力量;3月19日,心理素质拓展与咨询中心制作了建大原创歌曲《岂曰无衣》MV,表达了对战“疫”一线工作者的敬意,歌颂了全民抗击疫情中展现出的民族精神。
疫情期间,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发生了变化,但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和目标从未改变。在这特殊的时期,心理素质拓展与咨询中心审时度势、打破局限、全面创新,紧紧围绕提升师生心理素质的根本任务,善用网络载体提供心理支持、疏导不良情绪、开展心理咨询、增进师生连接、传递学校关怀,歌颂人间大爱。通过系列心理健康活动做好疫情期间师生心理健康工作,不断增强师生心理健康素质,为进一步提高学校学生工作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字、图片:学生处